西索观欧亚|长居白俄罗斯?奇袭基辅?兵变后瓦格纳何去何从

澎湃新闻   2023-07-10 11:23:18

普里戈任 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瓦格纳组织武装在俄罗斯境内“兵变”后,俄国内秩序与公共生活已逐渐恢复正常。但是,普里戈任率领瓦格纳集团的部分人员转移至邻国白俄罗斯,是否代表着这支“流亡部队”领导人及其下辖的部分战士正准备长期在白俄罗斯定居,并以此为中心继续参与全球安全事务?该事件一系列后续的“余波”会否令俄罗斯领导层感到忧虑,并且对俄罗斯国内的政治安排以及俄乌战场的态势产生影响?


(资料图片)

矛盾被冻结,但没有被化解

首先,俄罗斯联邦当局已不再追究普里戈任和他的瓦格纳战士们的“兵变”罪责,并且在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中完成了后续事务交接,代表了瓦格纳军事集团与俄罗斯国防部之间的矛盾已被冻结或搁置,但并不意味着得到化解。

在事发之后的一周时间里,普里戈任的私人飞机——一架巴西航空工业生产的编号为RA02795的“莱格赛600”商用喷气式飞机,频繁往返于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莫斯科、罗斯托夫州和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普里戈任不仅从其位于圣彼得堡新切尔卡斯克地铁站附近的“PMC瓦格纳中心”转移走了大量必要文件,以及被俄联邦安全局扣押的数十亿卢布(价值4700万美元),同时还前往莫斯科的俄罗斯国防部,就瓦格纳集团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境内的固定资产、重型武器装备的转售或回收程序,以及解除原有的军事领域合同达成一揽子协议。在此期间,俄罗斯联邦当局并未对普里戈任个人自由及其资本进行限制。

根据6月27日到6月29日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边境以北约230公里的城市奥西波维奇附近森林里的卫星图像显示,由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承诺提供给瓦格纳集团使用的“废弃”军事基地已经开始动工,并且每天都出现可见的土木工程痕迹,大量整齐的白顶营房在翻新的地基上拔地而起,无论这些新建筑是否用来容纳瓦格纳部队成员,卢卡申科已明确重申,白俄罗斯当局正在推进瓦格纳成员的“移居”行动,包括普里戈任本人。

卫星图像

其次,卢卡申科和白俄罗斯政府尽管为瓦格纳集团提供了政治庇护,但这仅意味着瓦格纳人员和他们的组织可以在白俄罗斯“长居”,并非其最终归属。从瓦格纳组织规模、综合能力和业务范畴来看,白俄罗斯的奥西波维奇基地只是取代了位于俄罗斯罗斯托夫州沙赫蒂基地、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莫尔基诺镇的新军事行动中心与枢纽,瓦格纳成员是否会长期滞留白俄罗斯境内仍是未知数。

因为,第一,白俄罗斯国防部下辖的武装部队总兵力为5至6万人,刨除行政或机关人员,其地面部队作战人员总兵力为1.2至1.5万,而普里戈任在瓦格纳集团内的基底核心成员为3000至4000人,其在白俄罗斯的长期部署与活动对白国家安全是一种致命隐患。瓦格纳核心成员以德米特里·乌特金、安德烈·米哈伊洛维奇·博加托夫为代表,大多是原俄罗斯联邦(或苏联)武装部队空降兵部队、军事情报局的特种作战力量——格鲁乌成员,其中囊括了格鲁乌第2近卫旅、第3近卫旅、第14特种旅、第22特种旅、第25独立特种团等多支精锐力量的前成员。前格鲁乌或空降兵是瓦格纳集团的初创班底,近10年前就跟随整个组织参与了诸多烈度较高的海外军事行动,包括在2014年至2015年的乌克兰顿巴斯战争、2015年至2017年的叙利亚内战、2018年至今的中非共和国内战,此外还牵涉诸如苏丹叛乱、莫桑比克德尔加杜角叛乱、马里战争、布基纳法索武装叛乱等较低烈度的持久性武装内乱。这些人员综合军事能力强、作战经验丰富、组织忠诚度较高,也是这次“兵变”的主力军。这样高比例的瓦格纳集团职业军人长居白俄罗斯,并纯粹为了训练、培养白俄罗斯军队人员,显然规模过剩,回报率过低,因此缺乏合理说服力。

第二,从目前条件来看,瓦格纳集团不可能假借“移居”白俄罗斯从而奇袭乌克兰北部,并开辟对基辅的新战线。

基辅目前是一个被加固过的要塞都市,其城防防御带、卫戍区快速反应部队和预警措施都经过缜密、科学的持续优化,特别是在2022年击退俄罗斯军队的进攻后,基辅以东和以北的区域都经过了防御加固,这里除了位于乌克兰中部后方的5个作战旅共计3万多人,还有乌克兰国民警卫队、边防局部队、安全局特种部队、国家警察特殊编队上万人,实际上是在日常公共事务管理、组织效能、基础设施领域都高度军事化的区域,再加上白俄罗斯当前并没有部署充足的俄罗斯军事资产,而瓦格纳集团与俄罗斯国防部之间又已经解除了全部合同关系,那么由谁来为瓦格纳集团的进攻部队提供强有力的联勤保障,又依靠谁来为瓦格纳突击部队的后方通道及侧翼提供可靠的掩护支撑,均为未知数。在缺乏这些支持的情况下,仅依靠瓦格纳集团几千或近万武装人员孤军深入去瓦解乌克兰首都基辅的防御体系,并不符合军事常识。

第三,从瓦格纳集团“兵变”的最终结果来看,瓦格纳在短期内既不可能继续与俄国防部合作,也不太可能依靠与白俄罗斯之间的合同关系来维系组织存续。普里戈任发动“兵变”的理由不是普里戈任与国防部两大管理者——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国防部长绍伊古之间简单的个人恩怨,而是基于战场军事资源分配权、瓦格纳部队的最终控制权、俄乌冲突当前态势的问责权等一系列结构性矛盾所导致的。截至目前,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继续留任原职,普里戈任及其组织“移居”白俄罗斯,并不意味着瓦格纳集团和国防部的矛盾被化解了,而只是以一种分道扬镳的方式搁置了,普里戈任没有理由再折回头继续服从当前国防部管理层的指挥,俄罗斯国防部也不会因为瓦格纳的“兵变”插曲而调整当前军事策略。

绍伊古(左)和格拉西莫夫

一方面,瓦格纳集团成员如果长期滞留在白俄罗斯境内,那就意味着瓦格纳集团与白俄罗斯之间达成了一种功能更广泛的军事协议,除了向白俄罗斯军队提供军事训练服务,还要协助白俄罗斯当局在关键时期向其提供维稳、平叛或军事防御服务,尤其是应对来自乌克兰的多达千人的白俄罗斯志愿军“卡斯图斯·卡里诺夫斯基”团的威胁。该志愿军组织目前隶属于乌克兰国防部下辖的领土防御部队国际志愿军序列,在编制规模和配置上相当于一个满编的北约轻型步兵团。该组织领导者目前已正式向卢卡申科当局宣示敌对关系,并在互联网公布将在适当时机返回白俄罗斯国内推翻卢卡申科当局。很显然,这支仍在乌克兰前线历练并积累作战经验的白俄罗斯人武装力量,足以让卢卡申科感到焦虑。

另一方面,瓦格纳集团仍在极大概率上是将白俄罗斯作为保管资产、组织运营和军事储备的大本营,并将以该国为中心,继续奔赴中东、北非或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营其海外军事安保业务。然而,相较之前业务的最大变化是,新的军事安保业务将与俄罗斯联邦当局进行割席,瓦格纳集团在这些海外区域的行动将不会、也不再会代表俄罗斯国家安全影响力的延伸,而是成为一种更纯粹的企业谋利行为。

俄罗斯高层不太可能出现重大骤变

俄罗斯国防部仍在努力应对瓦格纳集团武装叛乱构成的负面影响,并希望庆祝其在乌克兰为数不多的战场胜利,瓦格纳集团与俄罗斯国防部的分道扬镳,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矛盾的消失,目前这种矛盾正演变为新的内在隐患。

第一,瓦格纳广泛支持者与俄罗斯国防部之间的矛盾仍在持续。绝大多数的瓦格纳集团支持者在互联网空间继续声讨俄罗斯国防部,并纠集了庞大的俄罗斯军事博客社区对后者发难,而军事博客是目前在俄罗斯互联网空间内讨论乌克兰问题最有影响力的声音。俄罗斯军事博客作者对国防部的官宣持续提出公开质疑,质疑其战损数字、战绩成果,指摘其向全俄社会与克里姆林宫谎报军情。

俄罗斯军事博客社区基本由俄罗斯民族主义、激进保守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者构成,在支持“特别军事行动”的网络舆情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一些成员甚至曾受到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亲自接见。如今,这些人员正在沿用普里戈任的口径继续瓦解、破坏俄罗斯国防部的舆情影响力,这也意味着俄罗斯社会对“特别军事行动”无论在成效还是手段方面已经出现了割裂和分歧。

第二,俄罗斯军事系统内部凝聚力因普里戈任的“兵变”而变得十分脆弱。瓦格纳集团的“兵变”事实已经证明了俄罗斯联邦安全体系存在较大漏洞,因为这支由几千名武装人员组成的反叛力量仅在24小时内就抵达距离莫斯科仅有200至300公里的区域,且未遭遇有效阻拦。一方面,瓦格纳集团叛乱无论在理由还是行动进程上,都在俄罗斯国防体系中存在一群实质上的同情者或默许者,且成分复杂,既有军官也有士兵,这些人员或多或少地在阻滞瓦格纳叛乱的过程中采取了消极应对态度。

一方面,俄罗斯国防系统内部矛盾甚至分歧已经白热化,高级将领及军事管理层成员对“特别军事行动”的初衷、成效、损耗和策略有着不同想法,普里戈任与瓦格纳集团只是代表其中一部分人“吐露心声”,导致了这场“兵变”无论从策划阶段还是行动阶段,都没有被充分察觉和充分应对。这些问题导致了最近国际媒体有关于克里姆林宫“清理门户”的广泛猜测,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俄罗斯空天军司令苏罗维金从人们视野中消失被质疑与普里戈任的“兵变”行动有所关联。然而,正因为兵变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俄罗斯军事系统内部凝聚力隐患,因此有关俄国内高层组织人事会发生剧烈骤变或所谓“清理门户”的猜测都为时尚早。

现如今,在军队内部不和并存在兵变“默许者”的情况下,任何涉及俄罗斯军队高层的治罪程序,无疑都需要有更加完整的证据链条和起诉程序,以增加“合情合理且令人心服口服”的道义属性,任何一种针对高级军官或将领“悄无声息”的取缔方式,都可能引发一支军队、一个军种甚至其麾下所有将士们的思想混乱,并引发从指令单元到后勤文件的签批、核准、执行等一系列程序的军队内部混乱。对于当前的俄罗斯当局来讲,“清理门户”是一件特别需要小心、审慎甚至应当极力避免的政治行为,莫斯科此时的工作重心是重拾中央政府威严,而非扩大内斗进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

对瓦格纳集团和普里戈任的叛乱行动采取既往不咎并确保其流亡,同时又不得不保留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为代表的军事当权派的合法性,以挽救克里姆林宫的威严,这样的结果说明,俄联邦当局在互不损害的前提下,避免使武装部队的当权派和普里戈任所代表的一大群“爱国者”陷入公开对抗和割裂,从而尽可能维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持久力。俄国内高层精英结构在这种不可避免的“拖延”下很难出现重大骤变的可能,因为无论“清理”谁,都难以避免进一步削弱和损耗俄罗斯国防部领导力与威信。

(王思羽,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师资博士后)

“西索观欧亚”是教育部、上海市和上海外国语大学(SISU,即“西索”)共建,并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负责运营的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俄罗斯-欧亚研究团队的集体专栏,坚持以多语种为前提、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方法,提供有关俄罗斯、东欧和中亚的可信可靠的在地知识。

精彩推送